8月26日下午,在经历了8小时的颠簸后,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重走长征路,寻访英雄志”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虽然下着绵绵细雨,但师生们重走长征路的脚步却愈加坚定。
参观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
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位于丽江古城内,内设六个展厅,以红二军、红六军从湖南转战贵州、云南所开展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为背景,以连环画、沙画、动画、纪录片等为展现形式,记录和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路线、策略安排以及红军与丽江人民之间浓厚的军民鱼水情。以独特的风格,多样的形式将红军长征过丽江的事迹进行情景再现,直击在场人的心灵。
讲解员的精彩讲解,让师生们对红军长征过丽江的英雄人物故事、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帮助大家进一步读懂了红军长征过丽江的战略意义和历史价值。
采访红色故事的讲述者
在本次寻访中,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两位和红军长征过丽江这段历史紧密相关的人,他们分别是王曙轩与朱彪。
(左四:王曙轩 右四:朱彪)
采访王曙轩
王曙轩,王缵贤的后人,也是王缵贤故事的讲述者。在王曙轩老人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王缵贤当时为鲁桥乡副乡长,而红军抢渡金沙江的几个渡口都在该乡辖内。当时贺龙为渡江的事,给王瓒贤写信,收到信的王缵贤立即叫船工杜有发、徐栋才和陈双友到木取独渡口,把隐藏在江东岸的一只船连同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县)的船工赵锡敏、马光友一并找来,等候红军过江。1936年4月28日,红六军团16师最后在巨甸余化达全部渡江完毕,红二、红六军团也顺利摆脱了长征以来一直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北上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的党龄的老同志,王曙轩老人说他现在依旧能一字不落地向人们背出当时贺龙为渡江的事写给爷爷王缵贤的亲笔信。在谈及家人时,老人欣慰的介绍到,自己的儿子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也由衷地希望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采访朱彪
朱彪的记忆,是红色的,标记着祖父辈传承下来宝贵财富。朱彪在讲述中提到,当地村民在了解到红军是一支好的队伍后,对红军过金沙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其中给红军送棉衣棉被、锅碗瓢盆等物资、照顾伤兵的行为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在朱彪的记忆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坚持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是祖父给他描述的红军的高洁品质,也是祖父对他的谆谆教诲。红色家庭,红色人生,在祖父的影响下,朱彪深刻领悟了红军的辛苦与不容易,哥哥因受祖父的影响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自己也于1997年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采访收尾之际,朱彪寄语青年,希望他们弘扬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今天“重走长征路,寻访英雄志”的行程不仅仅让我们全方位的学习到了红军长征过丽江的历史故事,更让我们在寻访中汲取了长征精神的力量,真正读懂了红军长征的伟大与艰辛。
采访后,本次的带队老师公司党委书记赵春盛同志、副经理张健同志、辅导员朱丹同志,软件学院辅导员赵文琦同志分别对长征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作了解读,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学习感悟
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一名青年学子,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同学也在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的过程中发出了属于青年一代的声音。
靳明珠(2020级硕士研究生):今天参观了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了解到很多红军长征过丽江时的感人故事。红军在面对国民党军全力围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依然尽可能地为当地老百姓做出些贡献,去解放当地长期被囚的无辜穷人,赠送棉被、缝纫机给当地穷苦人民。红军的种种行为也感动了当地百姓,在巧渡金沙江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帮助。新时代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就必须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
宋晓婷(2020级硕士研究生):今天我们参观了丽江红军长征指挥部纪念馆,一个多小时的讲解让我对红军长征过丽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整个展馆让我震撼的是红二、六军4天3夜北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精神永不忘,长征精神代代传,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我们应珍惜美好时代,继承前辈接续奋斗的优良传统,响应时代召唤,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将青春热血洒入祖国万里长河,用不懈奋斗礼赞祖国美好明天!
杨文婷(2020级硕士研究生):阴雨绵绵,在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内我们采访了纳西族的朱彪先生,在他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红军过长征的故事。朱彪提到,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军、入党,将红色血脉延续至今。作为少数民族,朱彪也积极发挥自身的民族优势,用纳西语向当地的百姓讲述红色故事,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发挥着作用。
接下来,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重走长征路,寻访英雄志”暑期社会实践团将赴石鼓镇开展参观红军陈列馆、重走长征路、理论宣讲等一系列红色研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