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小龙,男,1989年12月出生,甘肃通渭人,中共党员,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讲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政治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论断高度概括出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思想的引领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从变革生产关系切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变成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就其实质而言,“三大改造”是变革了旧的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性质下的生产关系,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新型生产关系,在产品分配上消除了剥削。马克思指出:“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正是由于变革了继承下来的生产关系,在这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推动下,在政治上,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在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实施开来,为我国基于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历史证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可以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来实现。从这点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变革生产关系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第一个阶段的历史进程。
从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切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迎来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第二阶段。近代西方的现代化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以蒸汽机和以电气的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显然,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奥秘在于变革生产力,使得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自1840年以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经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而是被动地被纳入到全球化体系之中,经济发展一度受到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阻碍。自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个时期,我们国家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就对内改革方面来说,调整和改革了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从对外开放方面来说,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以提升国内生产力。
新思想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既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式,又区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一般性,又有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真正体现了现代化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不再像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只是一个阶级或者阶层的现代化,而是我国14亿人口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注重量的发展,而是把着力点放在量与质兼顾、追求高质量发展;不再是以单纯地发展生产力或者变革生产关系来促进现代化进程,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彼此之间相适应的现代化;不再是以征服自然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化,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再是只是追求物质或物质利益至上的现代化,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不再是像西方国家“国强必霸”的现代化,而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因此,新时代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发展时期,开辟了一条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原文出自:《云南日报》2023年1月6日